基于利潤的貢獻,設備維護已成為管理問題,設備維護已與企業經營目標與價值增值已緊密的聯結在一起。作為當今最熱門的管理技術,精益思想已被廣泛的使用。目前,針對精益思想在如何在設備維護領域應用,還較為欠缺。績效衡量也已在企業中廣泛應用,本文將討論了精益思想、設備維護和績效衡量三者的結合。
精益思想
精益思想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日本的豐田生產體系(TPS),精益的主旨,原則,特征為:
設備維護與精益思想
機器越來越復雜,產品、質量和設備可靠性需求的增長,使設備維護的有效性成為一個重大的管理問題。設備維護不僅依賴于技術進步,而且需要加入管理技術來實現。
從精益思想的角度看,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可以通過消除浪費以提升了組織價值。大野耐一確定了生產中的七大浪費,Bicheno在此基礎上又添加了七項浪費。精益思想中,應用于設備維護的體系是全面生產維護(TPM)。全面生產維護的主旨是零故障和零缺陷,全員全面的設備維護而非只依靠設備部門。維護中和生產中出現的浪費顯示在圖二中。
表一:總結目前應用于設備維護的精益活動
績效衡量
績效衡量是一種量化活動的過程,可以被定義為衡量活動的效率和有效性。為衡量設備維護的效率和有效性,衡量指標的選擇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標準:所有的活動必須被視為與組織有關,必須滿足決策者的要求。
冠卓研發部 編譯
聲明:制造中國文章---屬冠卓咨詢內部專家原創內容,代表個人觀點,授權于冠卓咨詢網站使用;如需轉載請保留原意并注明來源:冠卓咨詢。請尊重原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