匆匆,轉瞬2012年就已過去,世界末日沒有到來,電影《人再冏途之泰冏》卻火的一塌糊涂,大家還是希望快快樂樂的生活。歲末年初,到了盤點的時候,回顧2012年,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—世界末日。
電影《2012》上映,全球都在熱議“世界末日”這個話題。據傳根據瑪雅文化記載,2012年將是第五個太陽紀結束的時候,12月21日,末日將會到來。各種關于末日的傳聞喧囂于世,聯系到這幾年全球氣侯變化,更讓不少人覺得煞有其事。很多人在幾絲惶恐中迎接2012年12月21日的到來,結果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!末日的話題,反映出來了人類對未來發展不可控的擔憂,有沒有世界末日很難回答,但人們對于“末日”的態度卻很有意思。末日意味著“死亡”或“滅忘”,在企業界,有2家企業領導人關于這個話題的見解引人深思。
一位是已故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,他帶領蘋果創造出了從電腦到MP3播放器到智能手機等一個又一個奇跡,改變了行業的游戲規則。喬布斯喜歡談論死亡問題。他說在過去的很多年里,他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,都會問自己:“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后一日,我今天要做些什么? 提醒自己快死了,是他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,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。他在斯坦佛大學演講時提到:“沒有人想死,你們的時間有限,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里。不要被教條所局限--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里。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。最重要的是,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,你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,任何其它事物都是次要的。“用明天即可能死亡,喬布斯來告訴人們:“做自己想做的人,做對于自己最重要的事情。”也因此成就了他的夢想:“活著就是改變世界”。
另一位是華為的老總任正非,他帶領華為近二十年以來一直保持高增長,逐步邁向世界級企業。(精益生產咨詢)在不久前華為的國際咨詢會議上,華為一位英國顧問期望任正非展望一下華為今后10年與20年的遠景,任脫口而出:“20年以后的華為,我可以告訴你兩個字:‘墳墓’。”
而任正非前不久與華為2012實驗室干部和專家的充滿激情又異常冷靜的談話,名為《華為的2012》,或干脆稱之為《華為的末日》。
只有內心足夠強大和自信的公司,才敢用把自己的名字與像墳墓、末日等如此負面、嚴峻的語匯放在一起,表現出一種直面現實的勇氣,一種在盛況中敏銳地感知災難的洞察力,以及如何在浩劫中找到出路和生機的戰略能力。激烈的競爭很容易讓企業不知不覺地將目光集中在緊迫的事務,而對事關企業未來生死的重要事務,漸漸喪失興趣和感知能力。這種戰略短視癥,會直接左右企業的資源配置和路徑取舍,讓企業在行業游戲規則突然改變時陷入困境,既使不會馬上倒閉,也會在行業中逐漸地成為無關緊要的角色。華為所謂末日管理,就是用可能發生的災變,倒逼眼前的路徑選擇,而不是被眼下的格局牽扯著走,末日或者是危機意識,促使華為不斷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斷在思考和落實什么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最關鍵的事情!也成就了華為這二十年的持續成長!
2012顯然不是什么末日之年,但的確是轉型和變革之年。而卓有成效的變革和轉型,有賴于我們強烈的憂患意識。
責任編輯:JACKY 摘編
聲明:制造中國文章---屬冠卓咨詢內部專家原創內容,代表個人觀點,授權于冠卓咨詢網站使用;如需轉載請保留原意并注明來源:冠卓咨詢。請尊重原創!